<span id="xmssu"><output id="xmssu"><nav id="xmssu"></nav></output></span>
<track id="xmssu"></track>

<track id="xmssu"></track> <span id="xmssu"><video id="xmssu"><b id="xmssu"></b></video></span>
<i id="xmssu"></i>
  • <acronym id="xmssu"></acronym>

    <optgroup id="xmssu"><em id="xmssu"><del id="xmssu"></del></em></optgroup>
    <span id="xmssu"><output id="xmssu"></output></span><optgroup id="xmssu"><em id="xmssu"><del id="xmssu"></del></em></optgroup>

    1. <span id="xmssu"><output id="xmssu"><nav id="xmssu"></nav></output></span><optgroup id="xmssu"><em id="xmssu"><pre id="xmssu"></pre></em></optgroup>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 新聞中心 人物風采

      羅保蒼:一心撲在烏木寨的彝族稅務干部

      2023-08-07 11:09 保山日報

      p4_b

      羅保蒼在大坪子小組走訪監測戶曹雙付   ?!≤帯z

      木城彝族傈僳族鄉是龍陵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邊境鄉,其與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隔怒江相望,國境線長19.71公里。烏木寨村是木城鄉的邊境行政村,地處木城東北部,距離龍陵縣城110公里,93.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3342人,其中,少數民族1782人、緬籍人口117人,是典型的邊境少數民族聚居村落。木城鄉烏木寨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羅保蒼就出生在這里。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在得知需要派人到木城駐村時,身為烏木寨人的彝族稅務干部羅保蒼主動請纓。2016年,他以駐村工作隊員的身份回到了家鄉,開始了他建設美麗鄉村的駐村之旅。他先后擔任花椒村、烏木寨村的駐村工作隊員,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后,再次踏上了鄉村振興的新戰場,這一干就是7年。2022年5月,羅保蒼因工作成績突出被龍陵縣委組織部任命為烏木寨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羅保蒼是退役軍人,他曾經身著戎裝在軍旗下揮灑青春和汗水,脫下軍裝離開部隊后走上稅務崗位,用忠誠、責任、奉獻、擔當,活躍在稅收事業的一線。作為一名退役轉業軍人,從“橄欖綠”到“稅務藍”,從脫貧攻堅戰到推進鄉村振興,他身上彰顯著軍人本色和稅務擔當。他兢兢業業、求真務實地工作,努力幫助村民們解決實際問題。他扎實的工作作風讓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鄉、村兩級干部和村民們的一致認可。由于長年行走在村寨田間地頭,羅保蒼臉龐黝黑透亮,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為“阿黑哥”。

      黨的二十大代表、老滿坡村黨總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郭玉琴一說起他就豎起大拇指:“‘阿黑哥’就是一頭‘老黃牛’,是一頭為百姓‘擼起袖子加油干’的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本色。”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羅保蒼擔任烏木寨村第一書記后,堅持把建強黨支部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將烏木寨村駐村干部的黨組織關系全部轉移到村委會,又相繼發展了3名年輕黨員。目前,全村設1個黨總支,10個黨支部,有黨員116人,其中,婦女黨員14人、少數民族黨員63人。“幫錢幫物,不如幫建個好支部”,羅保蒼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口碑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黨員干部選派到黨支部書記崗位上,并將一批懂技術、有文化、有能力的致富帶頭人推選到17個村民小組長崗位上。這支戰斗力昂揚的隊伍,為基層黨組織注入“新活力”,成為烏木寨鄉村振興的領頭人和主心骨。

      小日志里大民生

      羅保蒼身上總揣著一本駐村工作日志,他在日志中寫道:“說實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項全新的工作,確實很有挑戰性,何況是處在偏遠的國境線上。但是,我哪怕只有三分力,也會使出四分勁,我會帶著一顆誠心和一份熱忱,完成組織交給我的任務。”  

      翻開羅保蒼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記錄的全是入戶走訪時的點點滴滴。不管是村里集體討論的大事,還是群眾反映的日常小事,他都會一一記錄在案,并寫上自己處理問題的具體措施和辦法,這樣的工作作風一直延續至今。從駐村烏木寨那天起,手捧一本筆記本入戶走訪就成了羅保蒼的工作標配。無論是在村民家中講解鄉村振興最新政策,還是在田間地頭與老百姓邊拉家常邊了解他們的心聲,他都會清楚地記錄下烏木寨的村民們“關心什么、期盼什么、需要什么”。

      “村民關心什么、期盼什么,駐村工作就要重點研究什么、抓什么、推什么、干什么”,這是羅保蒼在駐村日志中總結出的工作方法,也是他駐村時一直恪守的工作準則,他圍繞“民心”轉,跟著“民聲”走,辦好“民生”事,從細處著眼,以小見大,吃透村情民意,把準民生脈搏,找準發展短板和病根,與村“兩委”共謀發展之路。

      烏木寨村幾代人與荒山、江水為伴,距離龍陵縣城單程就需要4個小時車程。為解決邊疆山區產業發展難的問題,羅保蒼結合烏木寨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提出了農業產業多元化經營的發展思路。通過探索“一地多用、一地多產”的立體產業發展構想,形成了以烤煙、香料煙、甘蔗、堅果為主,以山地生豬、肉牛、黃山羊養殖為輔的產業發展模式。

      為了幫助村民拓寬銷路,羅保蒼經常往返于木城鄉和龍陵縣城之間,主動與煙站、農業農村局溝通聯系協調。在他的努力下,烤煙、香料煙等經濟作物每年穩產增收,山地養殖場的黑生豬、肉牛很快被周邊及外地市場認可,市場銷路持續走旺。“自打‘阿黑哥’來了以后,咱們烏木寨村民的錢包鼓起來了,腦袋也富起來了,致富路越走越寬。”烏木寨村村民說。

      眾人拾柴火焰高

      駐村期間,羅保蒼為調動村民積民智、聚民力、聽民聲,提出了“三根柴”倡議。每當村里村民有大事要事,每家每戶都抬出三根木柴,堆在一起,燃起希望和團結之火。久而久之,烏木寨村形成“一戶有難,村里有事,全村幫忙”的共識,村民“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力、凝聚力空前高漲?! ?/p>

      灌溉溝渠和生產區道路建設不足是制約烏木寨村發展的重要因素,修建灌溉溝渠和農用機耕路是烏木寨群眾最迫切的愿望,也是羅保蒼駐村以來最掛心的事。為了修路修渠,羅保蒼又拿上他的日志本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動員大家一起齊心協力把路修通,把渠打通。

      大擺田溝是烏木寨上組農業生產灌溉用水主要溝渠,以前溝渠是溝面狹窄的泥水溝,經常漏水坍塌,無法保障下游農田的灌溉用水。羅保蒼主動向相關部門反映,爭取到67萬元項目資金。他親自聯系施工隊和材料商,并發動全體村民投工投勞,將原來的泥水溝加固加寬,升級為三面支砌的水泥溝,支砌長度2.2公里,惠及農戶26戶、農田86畝,徹底解決了烏木寨上組群眾“靠天吃飯、等天吃飯”的問題。動工前一晚,村民自發從各自家里抬來“三根柴”,燃起了篝火,大家手拉手跳起了“三跺腳”,希望未來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駐村7年來,羅保蒼積極向市、縣兩級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280余萬元,修溝建渠11.44公里,修建機耕路3.1公里,有效保障了村里傳統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穩產增收,穩定了農戶水稻、玉米為主的傳統糧食種植,保障了烤煙、香料煙常態化發展。

      努力辦好惠民實事

      “我沒有手機,每年都是老羅幫我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烏木寨上組孤寡老人楊春花說。楊春花今年70歲,只會講彝族話,羅保蒼就用彝族話和老人交流,耐心細致地講清楚城鄉兩險政策,老人知曉政策后每年都會按時找到羅保蒼請他代為辦理。城鄉兩險征收工作關乎廣大城鄉居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羅保蒼群眾基礎好、會說彝族話和傈僳族話,他經常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深入老百姓中宣講兩險惠民政策,遇到聽不懂漢話的群眾就用少數民族語言宣講,真正做到兩險宣傳“見人就說,逢會必講”。在村民座談會上,他以身邊的例子向群眾說明參保的重要性,自行設置通俗易懂的操作流程,以案例結合政策方便群眾理解。村里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外出務工人員或其他無法自主辦理繳費的群眾,羅保蒼都會逐一代辦,確保不漏一人。正是因為他沉入一線的持續不懈努力,烏木寨村城鄉養保繳費質量不斷提高,繳費人接受度、滿意度、便捷性不斷提高。少數民族村里一抹“稅務藍”用赤誠之心守住了人民群眾的“救命錢”和“保命錢”,真正把村里城鄉兩險這項民生工程變成“民心”工程,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有困難,找老羅”,村里鄰里糾紛、家庭困難他都力所能及地解決,及時幫助申請低?;蛘呱暾埮R時援助,一心為民解憂。2021年7月,芭蕉林小組兩戶村民因山林界線劃分不清而產生矛盾,在爭吵中情緒越來越激動,甚至揚言要用打架來解決。經周邊村民調解后,雙方無和解意愿,互不相讓,且矛盾有進一步激化的苗頭。村民見狀立即聯系了羅保蒼,在調解過程中,羅保蒼現場查驗爭議地,對當事人耐心釋法講理,勸告雙方不要因為一點點利益而反目成仇,村民間應和睦相處,互諒互讓。最終,在羅保蒼的耐心調解下,雙方用鋤頭挖出界溝確定了山林分界線并握手言和。在羅保蒼長期入戶和多方式宣傳教育之下,烏木寨民事糾紛日趨于無,即便出現家庭矛盾或是鄰里糾紛,羅保蒼都能及時到達現場,將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

      駐村工作隊員就像一座橋梁,肩負著上情下達貫徹落實和下情上傳反映“民聲”的使命,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推動駐村轉化為真正意義上的“助村”。“阿黑哥”羅保蒼說,如果可以,他愿意申請繼續留在烏木寨村,帶領全村人民一起建設美麗鄉村,為建設邊境小康村發揮自己的余熱。他還表示,下一步,他將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的要求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獻愛于農村,服務于農村。?!≤?/p>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李木瑞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日韩v亚洲v欧美v精品综合_朋友的朋友4在线观看中文_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激情综合亚洲综合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