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飛”落騰沖芒棒鎮老橋頭
在騰沖市芒棒鎮老橋頭村響水灣村民小組的半山腰間,隱藏著一個占地11畝的鴕鳥基地,90多只鴕鳥在這里奔跑、嬉戲,這是楊富全、楊富波兩兄弟的“寶貝”,也是他們一年多的養殖成果。
2022年1月,楊富全在手機上偶然看到了關于鴕鳥養殖的資訊,經過深入了解,得知非洲鴕鳥喜熱,這正與老橋頭的氣候相適應,且鴕鳥養殖市場前景廣闊,于是楊富全從網上購買了鴕鳥種苗回到老橋頭進行試養。經過一年多的養殖,如今養殖場的鴕鳥正待出欄,按照一只鴕鳥2800元左右計算,這些鴕鳥將為楊富全、楊富波帶來25萬元左右的收入。
“別看鴕鳥個子高大,其實它們是一種敏感又膽小的動物。”這樣的特性讓楊富全在養殖之路上栽了不少跟頭。最開始,他從網上買來的鴕鳥種苗,因為疫苗接種不全病懨懨的,需要用保溫箱和保溫燈供暖,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照顧還是全部死亡了。之后買回來的幾批種苗雖然打好了疫苗,但有的受到養殖場附近的鞭炮聲驚嚇,跌斷腿后死亡了;有的頑皮,吞咽塑料和釘子,死傷數只……從開始養殖算起,一共損失了130多只鴕鳥。
為了養好鴕鳥,楊富全不斷摸索,成了半個技術員。“現在觀察到鴕鳥有糞便異常、咳嗽、流鼻涕等表現,我都能給鴕鳥配藥治療了。”楊富全開心地說,且通過多次試驗,他還配制出一套飼料配方,富含更多蛋白,能把鴕鳥毛養護得更亮、肉質更加緊實。 “早一次、晚一次的喂料,讓我干凈衣服都沒能穿幾天,但我覺得值!”這是楊富全對辛勞的養殖生活的戲謔和總結。
2022年年中,楊富全與中和鴕鳥莊園簽訂合作合同。由該公司提供鴕鳥種苗,楊富全提供場地與飼料,養殖一年左右再將成年鴕鳥賣回公司。養殖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公司技術人員都會到基地進行實地指導,楊富全也常常通過微信與技術員溝通交流。如今,楊富全、楊富波兩兄弟成了鎮里第一個大規模養殖非洲鴕鳥的人,養殖鴕鳥也成了本地的一個特色產業,為老橋頭村走出了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如果現在這批鴕鳥能夠穩定收益,下一步我想發展養殖種鳥和蛋鳥,形成自己的產業鏈。那樣的話,收益將會比現在再翻幾番!”楊富全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李木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