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嚴重,但有辦法治好!”
本網訊 進入8月份以來,龍陵縣鎮安鎮鎮寶村二組村民范朝文家第一年種的第二撥小金豆已經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勃發出一派生機和希望。但范朝文老兩口卻高興不起來,直到本村毛草地村民小組村民楊申發才告訴他們:“病情嚴重,但有辦法治好!”
相較別的村,鎮寶村信息閉塞,勞動力不足,技術缺乏,是全縣種植小金豆較晚的地方。年近60歲的村民范朝文又是首次種植小金豆,兩個女兒在外,全靠老兩口起早貪黑地摸索著邊問邊種。整地理墑、搭豆架、施肥、病害防治等每一個環節,老兩口從頭學習,比大多數人家都認真、規范。第一撥價格穩定、病害少,收成還可以。正當老兩口信心滿滿地再次種下第二撥兩畝多小金豆后,有的因幼苗發病“夭折”,有的“散葉”長高了卻出現根爛、葉癍、莖黑,萎靡不振,按照“別人”的說法,用了很多辦法都不管用,希望即將變成失望,老兩口就是為此高興不起來。駐村工作隊員了解情況后,迅速聯系了種過3年小金豆的本村毛草地村民小組村民楊申發,請求支援。
“好的,我下午3點鐘以后有時間,去幫他看看。”今年35歲因意外肢殘的楊申發答應很干脆,他按時到達現場逐行逐棵地“把脈問診”。“這些病我都遇到過,開始沒經驗,后來逐步摸索、學習,都治好了。”他說:“病情確實很嚴重,但有辦法治好!”看到被摘下來的“銹跡斑斑”的一堆豆葉,他說:“不要摘那么多,葉片要參與營養供給和光合作用,只要摘掉靠近根部壞死的部分就行了。”通過現場觀察和了解他們家的防治情況后,楊申發仔細做了分析研判,逐一提出了解決辦法:近期大曬大雨的天氣,溫差大而變化快,容易導致病蟲滋生、病害頻發,要隨時觀察,及時采取措施;之前用藥不對癥、不精準,必須根據每個時期的不同情況用藥;地塊排水困難,容易判斷為水糟根,其實是病毒感染,就是俗稱的爛根病,要對癥用藥;把病株拔了重栽的想法不可取,那樣不但錯過好節令,種植成本也會比治病高,預期設想未知,不如挽救眼前……
在楊申發的指導、建議下,范朝文夫婦帶著現場拍的照片和病害植株到賣藥指定地點再次咨詢,接受了相關防治配方和使用方法,積極投入到小金豆病蟲害防治中。從“死馬當活馬醫”到“病情嚴重,但有辦法治好!”范朝文夫婦重新燃起了金色的“希望”。(楊繼西)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李木瑞
